題目:任務無關的腦紋識別研究
內容簡介:腦紋識別具有高隱蔽性、不可竊取性、不可仿制性以及必須活體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機密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目前腦紋識別方法通常需要外部刺激或者需要被試配合執行特定思維任務,阻礙了其在現實中的應用與推廣。報告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任務無關的腦電身份識別研究:1)腦電信號的相位同步構建腦網絡進行個體表征與識別;2)利用矩陣低秩稀疏分解思想,把腦電信號分解成低秩的固有背景信號和稀疏的任務意識信號兩個部分,通過腦電的固有背景信號進行身份識別;3)針對腦紋識別中存在的個體量大、個體樣本少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卷積張量神經網絡進行腦電身份識別,該網絡能充分各自發揮深度卷積網絡的深層次特征提取能力和張量網絡的小規模參數實現局部特征的交互整合能力,滿足腦紋識別的現實應用需求。同時報告對腦紋識別應用的普適性以及腦電采集設備的去中心化等研究問題進行了展望。
報告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孔萬增教授
報告人簡介:博導、研究生院副院長。浙江省腦機協同智能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于2003年、2008年分別獲浙江大學學士、博士學位。工作期間赴明尼蘇達大學神經工程中心、羅馬大學腦機交互實驗室、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訪問學者或短期訪問,主要研究領域:腦機智能系統及應用。近幾年主持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合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重點、面上、青年)、軍委科技委國防創新特區項目以及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十余項。在NeurIPS、IEEE TNNLS、IEEE TNSRE、IEEE Sensor Journal、Neurocomputing、電子學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等國內外重要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80余篇, 科研成果先后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三等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曾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杰出會員等榮譽稱號。
時間:2020年12月5日(周六)上午10:00開始
地點:南海樓407室
熱烈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20年12月4日